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智能機器人首亮相 “無感知”拆線成現實

2021-12-21 11:05 來源: 編輯:中國江蘇網 瀏覽量:0

12月20日傍晚,正值周一下班晚高峰,常州市天寧區(qū)青洋路高架上車流如織。高架上空20米處,一臺智能機器人正在高壓線上進行導線拆除和牽引回收工作,在市民“無感知”的狀態(tài)下完成線路改造,實現傳統(tǒng)作業(yè)的創(chuàng)新性改變。該項新技術的應用在國網系統(tǒng)內尚屬首次。

上午10時許,在220千伏東三線(同桿110千伏鄭青線)跨青洋路高架拆線工程現場,常州晉陵輸配電工程公司的4名電力工人已在高架兩旁的鐵塔上準備就緒。在地面工作人員的遠程操控下,一臺帶滾輪的機器人從鐵塔一端開始沿高壓線平穩(wěn)前行,并將隨身的牽引繩用掛鉤固定在導線上,防止導線拆除時因重力垂落。固定完成后,通過牽引從另一側抽出導線,再由地面遙控指揮氦氣球將牽引繩回收。整個過程安全有序,7個小時就完成了8根102米的導線及地線拆除工作。

“按照傳統(tǒng)作業(yè)方式,施工前需要在交管部門申請辦理兩次封路手續(xù),由人工上塔完成導地線的松線、落線、開線和回抽等工序,流程復雜且周期較長,不僅增加成本開支和施工難度,也會對城市交通通行產生一定的影響。”拆換線機器人的研發(fā)者之一常州晉陵輸配電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段家振介紹道。

使用智能機器人作業(yè)后,整個工期由原來的至少一個月壓縮至以小時計,不僅降低了作業(yè)人員的安全風險與勞動強度,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周邊居民的正常出行,優(yōu)化電力營商環(huán)境。

據了解,拆換線智能機器人研制項目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5項發(fā)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該項目有助于提高作業(yè)的智能化和機械化率,可以廣泛應用于電網系統(tǒng)內外各種需要開展輸電線路拆換線的環(huán)境,尤其是在跨高架、高鐵、河道、房屋等重要跨越段,填補了該區(qū)段施工的空白,實現重要跨越區(qū)域即有線路施工由傳統(tǒng)作業(yè)模式向數字智能模式的轉型升級,提升了電力線路施工的智能化水平,為省內乃至全國電網建設提供堅強可靠的技術保障。(王洋 陳佳穎)

原文地址:http://jsnews.jschina.com.cn/cz/a/202112/t20211221_2916026.s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