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雷:攀到人生最頂峰
沈春雷:攀到人生最頂峰
“砌墻能砌出什么名堂?”或許有人會產生質疑。但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砌筑工沈春雷砌出了“縫隙毫厘不差,磚面清澈漂亮”的行業(yè)“標桿”,也“砌”出了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沈春雷多次說過,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有兩件事讓他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第一件事是2006年,經過層層選拔,沈春雷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建筑業(yè)技能競賽砌筑工決賽。在全國94名選手中,他用電腦輔助設計排磚,讓評委眼睛一亮;對很多選手撓頭的建筑力學題,他輕松作答,游刃有余,最終榮獲二等獎,摘取“全國建設行業(yè)技術能手”桂冠。為此,他步入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領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一個雙腿沾滿泥水的瓦工從此站立起來,靠技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第二件事是時隔14年,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再次走進人民大會堂,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2020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鮮花吐艷,華燈璀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在來自全國各地2493名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中,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總工程師沈春雷位列其中。兩進人民大會堂的沈春雷,書寫了一部從“瓦工”到“總工”的新傳奇,攀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在從北京返回鎮(zhèn)江的高鐵上,沈春雷浮想聯翩,激動不已。倚窗放眼,一排排高樓、一片片綠野正向他身后急速而去?;叵?9年的從業(yè)路,他不禁心潮起伏,熱淚流淌。人生如旅,歲月如歌,此時此刻,他想起林則徐的一幅對聯:“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人為峰”。這不正是沈春雷苦心攀登的真實寫照嗎?!
“磨難,就是人生的第一老師”
在茅山腳下,有一個叫下泊宮的自然村,她位于茅山中茅峰西南。很久以前,茅山道院在此建了一個下院,因當年茅盈在這里下泊,結廬修道,故命名為“下泊宮”。
小時候的沈春雷就居住在此,他的祖上從蘇北儀征逃荒過江,先在句容西面的黃梅下甸橋村落腳。自從日本鬼子占領句容后,沈家再也沒有安寧。家里的壯勞力經常被日本兵抓去修橋、挖溝、構筑碉堡。沈春雷奶奶的左肩膀上還留有兩道疤痕,那是日本軍用槍托砸的。眼看著全家性命難保,在一個月黑風高的雨夜,沈家舉家逃往茅山腳下下泊宮姑媽家避難,暫且居住在一座破廟里,從此兩家相依為命。盡管面朝黃土背朝天地侍候著幾塊薄地,卻依然改變不了兩家食不果腹、家徒四壁的處境。
沈春雷16歲時就跟著大人下田耕地掙工分,幼時的貧寒饑饉在他心里有著揮之不去的烙印。
1980年7月,沈春雷高中畢業(yè)了,在這一段人生的空白期里,他孤獨、無助,甚至近乎焦慮,每天像喝著白開水一樣無滋無味。
做瓦工的父親說:“別在外晃悠了,還是學份手藝吧,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在學什么的問題上,父親有他的主張:“學篾匠,瓦工太苦了,風吹日曬的,看不到希望。”
就這樣,沈春雷拜了村上的老篾匠為師,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出發(fā)。跟著師傅當學徒的時候,在茅山周邊的村莊到處跑。不管誰家,籃子、背簍、簸箕、曬簟七七八八的總是用得上。遇到主家要做活了,就放下工具干活。只見師傅拿著蔑刀,竹子在手中一轉,竹節(jié)就光滑了。師傅教了教把式,沈春雷就照著做,一做就走樣。手里的蔑刀沒有拿穩(wěn),掉在地上,竹子也掉在地上。主人家和一些街坊鄰居都在看手藝人的開場式,卻看了一個笑話。不過主人家厚道,說剛剛學,得慢慢來,快不得。
師傅的手藝確實老道,蔑刀在竹子上走,就像輕舟過水一樣,嘩啦啦的水到渠成。一開始,沈春雷的手笨拙,手被蔑劃了幾道口子,委屈得不想干了。師傅拿起竹筒子就敲他的手,不干也得干,干不好是不行的!
學了快半年,沈春雷的技藝有了長進,然而塑料制品沖擊太大,做篾制品已經沒有市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在茅山周邊的村莊轉來轉去,沈春雷覺得篾匠的前途不怎么樣??吹酵宓母鸸鹛镄W沒畢業(yè),卻在常州當建筑技術員,在村上很受尊敬,就想操起父親的老本行學做瓦工,他認為衣食住行四大樣,無論在什么年代,“住”是必須的。
于是,學了半年篾匠的沈春雷毅然走進茅山建筑站,當了一名建筑工。他心里異常清醒,建筑工可以走南闖北打天下。果然,過了不久,茅山建筑站在上海接到了一個項目,準備組織30多人的隊伍開進上海,這是一個難得的掙錢機會,整個建筑站都沸騰了。
在前往上海的大篷車上,大家有說有笑。八十年代,流行費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劉歡的《好漢歌》。不知是誰哼起了《好漢歌》,于是,所有的人都跟著吼了起來: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說走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州哇——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當他們抵達上海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沿著外灘可以看到著名的中國銀行大樓、和平飯店、海關大樓、匯豐銀行大樓,簡直就是“萬國建筑博覽會”。這些建筑雖不是出自同一位設計師,也并非建于同一時期,然而它們的建筑色調卻基本統一,整體輪廓線處理的非常協調。無論是極目遠眺或是徜徉其間,都能感受到一種剛健、雄渾、雍容、華貴的氣勢。沈春雷一下子就被“震”住了。然而,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這個絢麗多姿、光怪陸離的國際化大都市不屬于他們。沈春雷的工地離市中心較遠,又是封閉式管理,很少與外界接觸。每天除了周而復始的拌漿、砌墻,就是返回住處睡覺。所謂的住處也就是臨時搭建的油毛氈窩棚。
那時的建筑行業(yè)全是手抬肩扛,連打洋灰、攪拌混凝土都是人工完成,什么攪拌站、泵車、塔吊,聞所未聞。一天干下來,渾身像散了架。有時還得去擠公交車。在這個密閉的環(huán)境中,只要他們一上車,不少人都會投來鄙視的目光,有的還捂起了鼻子。
晚上,躺在十幾個人擠在一起的大通鋪上,沈春雷就覺得悶熱、煩躁,這股煩躁勁啊,就像腦子里有千軍萬馬在鬧騰!
“我們泥水匠也是堂堂的男子漢,必須干出點動靜來,為咱建筑工爭口氣!”沈春雷這樣癡癡地想。
第二天,他趁中午休息時間,摸進一家新華書店,買回一本清華大學出版的《建筑力學》。晚上,工友們都休息了,他就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看書,遇到下雨停工,更是如癡如狂,一有空就研讀,像著魔一樣。
一些同伴就笑話他:“看這些高深的書有啥用哦,還不是照樣砌墻、粉墻,當個泥水工。”
沈春雷倔強地回道:“看這書有用!你們看看黃埔江邊的萬國建筑,外國人能設計的咱們今后也能設計!”那時,有一個聲音在他的心底回蕩:“我要成為一名有知識的瓦工,一名有專長的技術員,總有一天也讓人喊我一聲‘沈工’。”
為了真正地掌握砌筑技術,沈春雷白天在工地上實踐,晚上再琢磨砌筑技巧,有時候甚至不睡覺,一琢磨就是一夜。功夫不負有心人,沈春雷的砌筑技術突飛猛進。
上海工程結束了,他們又轉到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當是這里還是一片空曠的土地,白天在工地上干完活,晚上就在金雞湖里“暢游”,冰冷的湖水可以洗去工友一天的疲累,朦朧月色和習習晚風陪伴著左右,現在回憶起來雖浪漫,卻有道不完的辛酸……當年在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建造的都是別墅,但他們住的工棚卻是蘆葦搭建的。時至冬季,北風凜冽,他常常被凍得睡不著覺,便早早起床為工友們燒開水、掃地,收拾簡易餐桌,然后就開始啃書本。
繁重的體力活加上沒有好的生活條件,時間長了,他落下了神經衰弱的毛病,經常頭昏暈眩。有一次在工地上生了一場病,在工地的醫(yī)務室折騰了許久也沒見好轉。緊急之下,工友們便借來人力三輪車,將他送到附近的衛(wèi)生院。三輪車又太小,沈春雷的頭就靠在騎車工友的身上,伴隨著車子的顛簸,腿和腳就掛在車外晃蕩。
越是條件艱苦越是拼命學習技術,由于技術比別人高出一籌,1990年,沈春雷在句容第二建筑公司擔任瓦工隊長。從此,他邊實踐、邊總結,砌筑技術一發(fā)而不可收。他對工人提出的要求是:“拒絕敷衍,追求完美,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讓產品在自己的雙手中不斷升華。”
正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2001年公司更名為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后,他們承接的項目越來越多,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大,在句容已成為建筑行業(yè)的翹楚。
基本功越來越扎實后,意識到“現代建筑工人不能只局限于純手工勞動”的沈春雷,決定向更高層次攀登。公司領導對其進取精神十分贊賞并大力支持,2004年上半年,先后送沈春雷到南京工業(yè)大學土建班、東南文理進修學院土建中崗班學習了半年,之后又到南京技師學院參加培訓。2004年11月,沈春雷咬咬牙把家里所有積蓄拿出來買了一臺聯想電腦,當時連開關機都不會,他就買書回來對著操作。手工畫圖不準確、效率低,他就自學CAD電腦制圖。通過不斷汲取新知識,沈春雷學會了在電腦上排磚,計算出砌墻用磚的數量。傳統的砌筑手藝融入了高科技,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大大提升。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05年,經過企業(yè)內部層層選拔推薦,沈春雷參加了“鎮(zhèn)江市砌筑工技能競賽”,并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被上級授予“2005年度鎮(zhèn)江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被鎮(zhèn)江市政府授予“鎮(zhèn)江市勞動模范”、“鎮(zhèn)江市有突出貢獻技師”。他代表鎮(zhèn)江參加了江蘇省百萬進城務工人員技能競賽,獲得第四名。因其業(yè)績突出被授予“江蘇省建設系統建設行業(yè)杰出技能標兵”“江蘇省群眾性經濟技術創(chuàng)新能手”“江蘇省技術能手”等稱號。
爾后,經過選拔,他又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建筑業(yè)技能競賽砌筑工決賽,獲得二等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授予“全國建設行業(yè)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取得了砌筑工技師(職業(yè)最高級)和裝飾鑲貼工高級技師職業(yè)資格。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全國94名競賽選手中唯一一位能使用電腦排磚的選手。在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中,沈春雷所帶領的瓦木工班組,被中華總工會評為優(yōu)勝班組。
“人生,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攀登”
被喊一聲“沈工”,是沈春雷39年的職業(yè)夢。當他突然實現夢想的時候,卻顯得異常清醒。
在寂靜的夜里,他常常一個人苦苦思索:“什么叫工匠?工匠就是一個行業(yè)“倔強”而“執(zhí)著”的堅守。工匠的存在,就是告訴人們這個世界上除了利益的追逐之外,還必須有一份始終如一的守望,在喧囂塵世中,守一種精神,做一個‘匠人’是很難很難的”。
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人生就是一場賽跑,海到無邊天作岸,才能遇到最美的風景;生命就是一場攀登,山登絕頂我為峰,才能觸摸到夢想的天空。”
成為“總工”的沈春雷還是每天巡視在施工現場。他頭戴紅色安全帽,身穿藍色安全服,手持一把砌刀在工地上忙碌著。看到有工人在現場施工,就走過去展示一下自己的“絕活”,然后對員工們說道:“砌墻這個活兒,說難不難,似乎大家都能做。但要砌得標準,砌得美觀,卻并不容易。”
他進一步比劃道:“砌筑必須注重細節(jié),放線、排磚、攪拌砂漿、預留構造柱、墻加筋,每一步都要控制好,要不然就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面墻要砌得好,表面要平整美觀,水平度、垂直度要精準,漿縫要均勻,縫隙寬窄要合適。”如今的沈春雷說起砌墻,已是心得滿滿,工人們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沈春雷不但善于實踐,而且勇于探索、總結。“斜坡屋面防水”一直是建筑領域的難題,沈春雷一邊查找各類文獻資料,一邊大膽實踐,終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施工思路。并將斜坡屋面防水技術運用到公司的各項工程中,他們竣工工程屋面滲漏返修率一直保持為零,不僅提高了企業(yè)的知名度、美譽度,也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沈春雷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許多技術革新項目,如組織撰寫過《淺談斜坡屋面結構防水》、《GRC裝飾構件安裝工法推廣應用》、《論多專業(yè)交叉作業(yè)協調管理》等論文和工法,在公司內部得以交流。2017年他作為第一起草人,會同公司技術質量部組織編寫了《建設工程技術質量標準》作為企業(yè)標準。并在《中國建筑》上發(fā)表了《可種植平屋面施工工法研究》、《采用金屬護角粘貼外墻磚施工工法的研究》、《廚衛(wèi)間堵管處理工法》等相關論文。
2021年1月,又一件喜事撲面而來,在江蘇省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高級職稱考核認定中,沈春雷被認定為正高級工程師。獲知評審結果時,沈春雷正在工地上檢查施工情況,摸著水泥砂漿砌起的高墻,已是江蘇廣興集團首席技師、總工程師的他,難掩有些激動:“今天,我圓夢了!能評上高級工程師,是一名建筑人夢寐以求的愿望。”
在沈春雷的辦公室里,懸掛著一幅雪中梅花圖。“不經歷一番寒徹苦,怎得梅花撲鼻香。”沈春雷特別鐘情于這幅圖。是的,一個泥水工能走到今天,真的要感謝時代,感謝這些年永不停歇的腳步。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曾這樣說道“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年年此刻,習近平主席發(fā)表的新年賀詞,總以溫暖而深厚的力量,將人們的情感輻輳于為夢想打拼的每一個場景。
翻翻日記本、看看朋友圈,沈春雷回想一年來干的活、出的力、受的累、擔的責,同樣是感同身受,那就是翻過一山又一山,踏平坎坷成大道。
“傳承,為的是萬花齊放春滿園”
出句容一直向南,在距離035鄉(xiāng)道與104國道交叉口的不遠處,便是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的總部,也是沈春雷工作的地方。廣興集團從2001年集體企業(yè)改制至今,已走過近二十載的光輝歲月。從管理人員數十人到數百人,總產值從數千萬到數十多億元,凈資產從不足百萬到十多億元。規(guī)模不斷擴大,產值逐年提升,競爭實力不斷增強,這些于無聲處的變化,無不折射出廣興人“團結奮進、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自強不息”的企業(yè)精神風貌和“永不放棄”的壯志豪情,也顯示了集團董事長對人才的悉心愛護和精心培育。
走進公司的大門,你的心情便會豁然開朗,與其說這兒是家公司,還不如說是個公園:亭臺樓閣、噴泉假山,錯落有致、動靜相宜。
車子拐了兩個彎,在一棟獨立的小洋房面前停了下來,“專家樓”三個小字格外雅致。
“這棟專家樓是董事長王廣輝專門為我打造的大師工作室。”沈春雷滿臉自豪。他現在不僅是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師/總工程師,還是“沈春雷勞模、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頭人,有一支團隊專門為他精湛的技藝傳承而服務。
2017年,在江蘇廣興集團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身為該企業(yè)首席技師、總工程師的沈春雷設立了“沈春雷技能大師工作室”,把更多精力用來做好傳幫帶。“‘一花獨放不是春,萬花齊放春滿園’,我還想利用職業(yè)生涯最后的十年時間,帶出一批好徒弟。”
工作室注重“以賽代訓”,通過競賽檢驗員工技能培訓成果,選拔和培養(yǎng)人才,為企業(yè)帶來更大效益。工作室成員張庭松,2018年獲鎮(zhèn)江市建筑業(yè)砌筑工職業(yè)技能競賽第一名,在中國技能大賽砌筑工項目江蘇省選拔賽賽上榮獲第五名,2019年,他被授予“鎮(zhèn)江市五一勞動獎章”,現已走上公司車間主任的崗位。沈春雷帶領的瓦木工班組,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工人先鋒號”
在同事們的眼中,除了夜間讀書學習,沈春雷白天幾乎很少待在工作室內,依舊在一處接一處的施工工地上來回跑著,“工地上能者為師,建筑工文化程度不一樣。實際操作在工作中有很大的重要性。”沈春雷說,為了激發(fā)大家的動力,他建議企業(yè)在每個工地上隔段時間就開展內部技能競賽,并為優(yōu)秀的選手頒獎。
無論工期多么緊張,沈春雷都會抽出時間,對工人進行耐心的指導。從砌筑的垂直平整度、灰縫均勻度把控,到施工墻體的穩(wěn)固性、施工現場的安全保障,事無巨細,沈春雷都會一遍又一遍地給學徒們講解、示范、糾正。“砌筑工作沒有捷徑可走,最大的技巧就是‘用心’,多做多練。”沈春雷常常對工友們說。
一次,一位新進來的工人對放線始終找不到感覺,沈春雷就組織大家專門進行授課:“放線是每一個瓦工最基本的技術,線沒放平,那就意味著整面墻的水平度不準,砌出來的墻就不會牢固;砌的過程中,每一條漿縫必須控制在0.8厘米到1.2厘米之間,太窄,穩(wěn)固性就不夠,太寬,就會影響砂漿的收縮;攪拌砂漿的時候,干濕度的把控也是關鍵,太稀或者太干都不行。”
像這樣的臨時培訓很多,施工隊常年在野外施工,陰雨天、節(jié)假日、傍晚等休息時間,沈春雷就把大家組織起來開展業(yè)余培訓,桌子、白板、擴音器就是沈春雷全部的教學工具。
沈春雷對施工始終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對學徒們的“作品”要求非常嚴苛。在多年的砌筑過程中,對于學徒砌筑中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他都會當即要求其進行返工。“認真對待每一次工程,嚴肅負責對待每一位學徒,使經手的每一個工程都能保證質量順利驗收。”這是沈春雷給自己定的“規(guī)矩”。
如今,沈春雷已經培養(yǎng)了四五十名學徒。他們在沈春雷手把手的指導下,從新手迅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老師傅,為砌筑行業(yè)輸送了新鮮的血液。
沈春雷不僅自己在公司授課,而且把課堂搬到了社會、學校和廠礦企業(yè)。
2021年5月21日,沈春雷走進江蘇科技大學名家講壇,作“學黨史 立新功”專題報告,他用自身的奮斗故事詮釋著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學黨史環(huán)節(jié),沈春雷以“四個感恩”開篇,尤其感謝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趕上”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大潮,正是有了信仰的支撐,才能一步一步實現人生價值。當天,沈春雷還受聘成為江蘇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2021年6月1日,沈春雷受邀前往江蘇省句容中等專業(yè)學校,和師生們共同分享了“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心得,他勉勵學生們:“成功沒有終點,每天都是起點;大學不是奮斗的終點,而是繼續(xù)奔跑的新起點;只有不忘初心,堅持夢想,踏實前行,才能達到輝煌的終點。”
而沈春雷自己從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他的目標就是繼續(xù)“把成績寫在工地上”,爭取第三次走進人民大會堂。
(作者: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 趙柳方)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