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AI”當“救命稻草”
目前,DeepSeek、文心一言、豆包等AI助手風靡機關,毋庸置疑,AI助手的出現(xiàn)帶來的便利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干部“寫不出”“寫不好”材料的焦慮。但在實際工作中,對平時一寫文章就“抓耳撓腮”的部分干部而言就像“救命稻草”,患上“AI依賴癥”,寫文必先搜索、動筆就要AI,寫出的文章單調枯燥、空洞無物,不僅無法讓鍛煉文字水平,還會助長干部“躺平”心態(tài)。我們不能把AI視為破解工作難題的“萬能鑰匙”,要堅持技術為用、以人為本,將AI技術作為輔助工具。
AI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能成為新形式主義的溫床。要看到技術崇拜背后的隱憂,譬如,部分干部遇到問題第一反應不是獨立思考和深入調研尋找解決辦法,而是一味的“找AI幫忙”,這種對AI技術的盲目追捧,會削弱干部獨立思考、價值判斷、思維創(chuàng)新的能力。此外,把擁抱技術視為“政績亮點”,盲目要求干部提供自己學習AI的成果,可“為了AI而AI”,不僅沒有起到“技術賦能”的效果,反而給基層平添負擔,很容易淪為一種“指尖上的形式主義”。
拒絕“電子喂養(yǎng)”,讓AI真正為“我”所用。應摒棄工具依賴,延伸工作觸角,保持“洞見癥結”的清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注重錙銖積累,靜下心來、耐住寂寞磨煉筆頭,扣好文字工作“第一??圩印?。牢記“調研為主、智能為輔”的準則,將調研作為走好群眾路線的必修課,腳下多粘泥土,在“走遍千山萬水”中找經驗,在每一次同群眾“心貼心”的交流中產生“共情”,從基層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AI是工具,而非決策者,要規(guī)范使用AI技術,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從工作出發(fā),實事求是、務求實效,發(fā)揮AI參謀助手的作用,讓AI成為松綁減負、提效擴智的有力工具。(河北省任丘市委組織部 劉小源)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