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江蘇近50萬名普查員將“訪”遍全省8000萬人

2020-09-21 09:29 來源: 編輯:現代快報 瀏覽量:0

(記者 張瑜 文/攝)9月20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啟動儀式在南京市江北新區(qū)市民中心舉行,拉開了全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活動的序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此次普查首次采用電子化采集數據方式開展,普查項目首次增加居民身份證號碼。在這次普查中,江蘇近50萬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將對省內8000多萬人口進行面對面的訪問。

△啟動儀式

亮點!首次電子化方式采集,首次采集身份證號碼

大國點名,沒你不行?,F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此次人口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號碼、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yè)、職業(yè)、遷移流動、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啟動儀式現場表演

“與以往的歷次普查相比較,這次人口普查有兩個明顯的特點。”江蘇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副主任、業(yè)務組組長,江蘇省統計局人口與就業(yè)處副處長馬永春介紹,第一個特點是首次運用電子化采集設備,變革了數據采集方式。“使用電子化數據采集設備,采集的數據都存儲在云端,保障數據的安全。”

另一個特點是此次人口普查首次采集個人身份證號碼。“以往的普查中都沒有登記,這次項目中是增加了身份證號碼。”馬永春說,身份證號碼的登記嚴格了數據質量控制,采取聯合篩查比對等方式,進一步加強部門行政記錄在普查中的應用。他表示,普查機構及普查人員將嚴格遵守《統計法》及《全國人口普查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全流程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對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個人信息嚴格履行保密義務。

現代快報記者還了解到,此次普查除了由普查員使用電子設備(PAD)采集數據外,還增加了對象可以通過互聯網自主填報,居民可以根據普查員提供的二維碼掃碼后,自主填報個人相關信息。

江蘇是人口大省,流動人口非常多。馬永春表示,目前江蘇的省外流動人口在600萬到700萬之間,省內流動的人戶分離情況很多,初步了解省內人戶分離的可能在1200萬到1400萬之間。“人戶分離的情況可能是我們這次人口普查中的難點,希望戶籍地和居住地分離的居民積極配合好這次普查。”

近50萬普查員將“面訪”8000多萬人口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伴隨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宣傳月活動的啟動,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里,江蘇將開啟十年一度的“大國體檢”和“全面透視”,全省近50萬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將對省內8000多萬人口進行面對面的訪問。啟動儀式上,20名普查員代表全省近50萬名普查員莊嚴宣誓,將盡職盡責,堅決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任務。

△20名普查員代表宣誓

江蘇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漢春在啟動儀式上致辭,他指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對江蘇來說,也是深入摸清十年來全省人口狀況,準確把握人口變化趨勢性特征,為科學編制“十四五”規(guī)劃,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fā)的現實需要。全省各級普查機構在圓滿完成全國唯一的綜合試點任務之后,要再接再厲,樹立決戰(zhàn)意識,砥礪決勝信心,要把人口普查宣傳作為助推大國點名的重要抓手,積極開展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人口普查宣傳活動,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順利進行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全力以赴打贏正式“點名”普查登記攻堅戰(zhàn),向國家、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qū)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也在現場發(fā)言,他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省關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多渠道、多層次,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動員工作,使人口普查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和配合人口普查的良好氛圍,確保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完成全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任務。

第十一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恰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大國點名,沒你不行”為主題,活動現場,歷次人口普查的時間、意義、組織方式等內容,通過時間長廊的設計,將七次人口普查巨大變化一一呈現?,F場還設立咨詢服務宣傳臺,工作人員向過往群眾發(fā)放人口普查宣傳折頁等宣傳品,增進社會公眾對“中國統計開放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了解和認知。

原文地址:http://xdkb.net/p1/119736.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熱點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