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青高速:讓山區(qū)群眾邁上幸福的“快車道”
彭青高速
有著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水土保持先進縣、退耕還林先進縣、綠化模范縣、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衛(wèi)生縣城等諸多國家級美譽的寧夏彭陽縣,交通不便曾是長期制約這里發(fā)展的瓶頸,縱然景色秀美、資源豐富,但讓眾多游客、商家望景興嘆。近年來,彭陽縣舉全縣之力,把公路建設作為補齊脫貧攻堅短板,打通對外開放“瓶頸”,全速推進公路交通建設。

如今,泥濘的鄉(xiāng)間土路變成了寬敞平整的水泥路、柏油路,鄉(xiāng)村公路從無到有、從窄到寬、從通到暢。一條掩映在青山綠樹中的彭青高速公路,使六盤山區(qū)的彭陽縣逐步從公路交通的“蹩腳區(qū)”變成“樞紐區(qū)”,也改變了彭陽縣古城鎮(zhèn)店洼村馬城蘭一家的生活。
1980年6月,馬城蘭出嫁了,娶親隊伍把她從新集鄉(xiāng)下馬洼村接到了古城鎮(zhèn)店洼村。兩村雖相距不遠,但必須經過塵土飛揚的彭青公路。“一腳踩下去,半截褲腿全是土。”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馬城蘭記憶猶新。“送親車隊只有一輛從生產隊借的馬車,送親的人男的步行,女的坐馬車。到婆家的第一件事便忙著相互拍打身上的土,重新洗漱打扮。”
成家后,馬城蘭和丈夫住一孔小窯洞。丈夫吃苦耐勞,忙完家里活就在外打工。馬城蘭說,現在的孩子真幸福,無論晴天還是下雨,馬路都干干凈凈,小白鞋永遠是小白鞋,不會有出門兩腳泥、晴天一身灰的狼狽樣子。她記得上世紀80年代后期,兒子上學那會特別不喜歡下雨,雖然當時已經是沙石路,卻也避免不了要穿著笨重的泥鞋上學的情景。當時家里窮,給孩子連一雙雨鞋都買不起,每次下雨,她都會給孩子的布鞋上套著塑料袋,盡管如此,鞋子還是濕漉漉的。等孩子上高中時,家門口的彭青公路已經變成了柏油路,路兩旁還有綠樹,不僅交通便利多了,環(huán)境也好多了,他們出門打工方便,賺錢的路子也多了,家里置辦了電視機、自行車等物件。

“路擴寬了,寬敞又平整,產品出山方便,成本也降低了。”
“路好了,再也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百姓的談笑里流露著公路的變化給他們帶來的實惠。
公路一通百通,成為通往幸福生活的橋梁。2009年,得益于危窯危房改造政策,馬城蘭家里蓋起了全新的磚瓦房。2012年11月,彭青高速公路開工,馬城蘭和丈夫在家門口打工賺錢、照顧家庭兩不誤。當年,家里不僅翻新了院墻,還添置了一輛小轎車。整個店洼村的村民也集體搬遷,住進了政府新建的居民點。2015年9月,彭青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這段農村公路的發(fā)展變化,也是彭陽公路交通發(fā)展的縮影。
2020年8月18日,G85銀昆高速公路太陽山至彭陽段全面開工建設,這將是彭陽山區(qū)群眾的又一條致富的“快車道”,也是讓山區(qū)群眾邁上幸福生活的“快車道”。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