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放火”的衡水中學校長 一個字道破衡中成功的秘密
“到處放火”的衡水中學校長

01
近日,在北京,衡水中學校長郗會鎖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就當前的教育問題進行了一次對話。
面對俞敏洪的提問,郗會鎖校長說了這樣一番話,令人印象深刻:
我認為教育就是打造一個“場”?,F(xiàn)在衡中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場”,學生在其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不管學生基礎如何,在這個“場”中都變得勤奮、自信。有句話說的好,你是誰不重要,跟誰在一起很重要。我開玩笑說,我當校長就是要“到處放火”。放火干嘛?點燃。
竊以為,郗會鎖校長的話道出了辦學的最好境界是什么,也道出了衡中成功的秘密所在。
02
所謂“場”,就是環(huán)境和氛圍。
我們總是說“環(huán)境育人”,古人也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這個道理。
每年中考后,很多孩子的成績非常差,他們的家長卻要千方百計托關系讓孩子去普通高中。
我有時好心提出建議,說孩子應該去職業(yè)學校,只要好好學習,出路可能更廣。
但家長說,咱們這兒的職業(yè)中學管理太差,那里的學生經(jīng)常曠課、打架,怕孩子到那兒后變壞。
這其實就是一個“場”的概念。家長們追逐重點高中,就是想尋找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期在那里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夠努力學習。
而當一所學校把自己營造成一個人人積極向上的“場”,教育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回想自己許多年前去衡中參觀,曾經(jīng)以充滿懷疑的口吻問一位正在利用跑操的間隙看小紙條的女生:是學校統(tǒng)一要求還是你自己主動這樣做?
我當時以為,這是學校故意讓學生做給我們這些參觀者看的。
那位女生很誠實地回答說:“別人都這樣,自己不這樣也不好意思啊!”
現(xiàn)在想來,這就是“場”的作用。
一個不愛學習的學生到了愛學習的環(huán)境里面,不想學也得跟著學,反之,一個愛學習的同學如果到了一個不愛學習的環(huán)境中,也很可能會變得不愛學習。
03
對于衡中的認識,一直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xiàn)象,就是外人看衡中,覺得那里的學生每天過得都很痛苦,而作為當事人,衡中的學生卻從來不這么認為。
衡中學生的所謂痛苦,往往來自于外界的想象,而不是當事人的感受。
曾經(jīng)近距離接觸過許多衡中的學生,大多數(shù)孩子給我的印象,是自信、陽光、快樂、有禮貌,充滿青春的氣息。
衡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確實挺重,但學習任務重并不能和不快樂劃上等號。
今年高考前夕,一位衡中高三學生在接受采訪時,用“享受”兩個字形容當時的日子:
“這里的享受不同于享樂,是珍惜每一天。把自己融入每一個奮斗的日子,享受腳踏實地、拼盡全力博取一份未來所帶來的滿足與踏實。我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而且在燃燒,我也震撼于自己的能量。”
這位同學的表達,可能代表了很多衡中學子的心聲和狀態(tài)。
在衡中營造的這個“場”里面,大家你追我趕,緊張并快樂著,雖然刻苦,但真的并不痛苦。
04
怎樣做事情才不累?樂在其中就行。
打個比方說吧,筆者每天都要去球館打乒乓球,里面大多是以鍛煉為目的的中年人。
即使在冬天,打一會兒也是滿頭大汗,坐在旁邊的沙發(fā)上休息的時候,汗水一行一行地往下流。
打球當然也累,但自己愿意去做,累的同時也就有了快樂。
在一個從來不知道運動的人眼里,我們可能就是一幫傻子,拿著一塊木板對著一個小球給自己弄得渾身是汗。
而且,還得向球館交錢。
其實很多運動都是如此,我們看那些堅持長跑的人,每天10公里20公里,我們覺得難以想象。
但他們也有一個圈子,形成了一個“場”,大家有著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追求,最終收獲了快樂與健康。
這和被迫干活流汗,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學習也是這樣,被逼著做題當然痛苦,但你明白了學習的意義,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當你終于又解決了一道難題,又掌握了幾個知識點,就會覺得做那些試題不但不痛苦,還會有一種愉悅感。
05
郗會鎖校長的另外一個詞“點燃”也說得特別貼切。
一個學校就是一個爐子,學生就是里面的煤塊。
一個好的爐子,本身熱度很高,所有煤塊進入就會被點燃,而被點燃的煤塊又會為其他煤塊的燃燒提供熱量;一個壞的爐子,就算有一兩塊燃燒的煤,由于旁邊沒有足夠的熱度,也會慢慢熄滅。
如何讓“煤塊”熊熊燃燒,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一個是提高“爐子”的熱度,不論什么煤塊進入爐子就能燃燒,這就是“場”。
另一個,是提高煤塊的內驅力,讓他們主動去燃燒,這就需要通過教育點燃他們心中的信念。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其實“場”和“點燃”是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因為最終是煤塊的燃燒形成了“場”,而“場”的優(yōu)質又能夠讓煤塊更加充分地燃燒。
值得一提的是,在衡中,被“點燃”并生活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場”當中的,不僅是學生,還有老師。
這一點,筆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也是衡中管理的另一個核心所在。
06
為什么多年來,全國那么多學校去衡中取經(jīng),學習衡中,最終卻發(fā)現(xiàn)衡中難以復制?
原因就在于,大家都是在學衡中的形,而沒有學衡中的神。
學習衡中,不是抄衡中的課程表,不是搞衡中的“密卷”。
能不能像衡中一樣,把學生和老師的熱情都點燃起來,讓學校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場”,這才是關鍵所在。
江蘇蘇訊網(wǎng)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本網(wǎng)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lián)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