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 服務社會 發(fā)掘真相 傳播價值 感謝您瀏覽江蘇蘇訊網。 歡迎投稿:郵箱724922822@qq.com 客服電話: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教育部回應學校增設春秋假!老師和家長認為高質量放假更重要

教育部回應學校增設春秋假!
2020-11-04 09:13 來源: 編輯:現代快報 瀏覽量:0

(記者 黃艷)近日,國家教育部在官網上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 1966 號建議給出答復,表示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guī)定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前提下,學校放假時間包括春秋假時間由各地、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做出具體安排。春秋假真的要來了?對此,教育界人士和家長們認為,如果增設假期,高質量的放假更重要。

第 1966 號是 " 關于增設大中小學春秋假期 建立錯峰休假制度促進旅游業(yè)均衡健康發(fā)展的建議 "。教育部回應:2013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 年)》規(guī)定 " 在放假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學放春假或秋假 "。2014 年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促進旅游業(yè)改革發(fā)展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 " 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山Y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guī)定安排放春假 "。

具體來說,我國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中小學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管理,考慮到各地和學校的地域特點、辦學條件等存在一定差異,地方和學校依法享有合理而充分的教學管理自主權。教育部印發(fā)的《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已分別對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學校每學年的教學時間、社會實踐、機動時間、節(jié)假日時間作出相應規(guī)定。如義務教育階段每學年上課時間 35 周,學校機動時間 2 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傳統(tǒng)活動、文化節(jié)、運動會、遠足、游學等,節(jié)假日時間共 13 周;普通高中每學年教學時間 40 周,社會實踐 1 周,假期 11 周。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職業(yè)院校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規(guī)定,三年制中職、高職每學年安排 40 周教學活動,對假期的具體安排未做限制。

教育部明確回復,在保證開足開齊國家規(guī)定課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長的前提下,學校放假時間包括春秋假時間由各地、高等學校結合實際做出具體安排。

各地又是怎么做的?一些地區(qū)中小學正在試行春秋假,例如杭州市自 2014 年起在全國率先進行中小學春、秋假試點。2020 年杭州市中小學生春假時間為 5 月 1 日至 5 月 5 日,秋假時間大多集中在 9 月 28 日至 30 日期間,有的城區(qū)明確秋假由學校自行安排,可組織學生秋游、運動會或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等。2015 年起,浙江嘉興市、溫州市也推行高中 " 學段制 " 的教學安排。部分大學也有放假的安排。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地區(qū)的大中小學尚未明確增設春秋假,不過對于放假,不少孩子表示非常期盼。" 寒暑假里不管是出去玩還是參加活動,人都特別多。" 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桐說,如果假期多一些,大家就會減少扎堆,體驗會更好。而對于家長來說,增設春秋假可以同時對接年假,用來陪伴孩子。" 我每年的年假是 10 天,可以拆分的,一次休 5 天再連上周末,可以帶孩子好好玩一玩。" 家長朱女士說,兒子還小,才上二年級,學習壓力沒那么大,現在雖然不跨省游,如果有假期在江蘇省內帶孩子走走休閑一周也非常好。高中生小金的媽媽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春秋假在她看來不是必須。" 高中生要面對新高考,還是希望能在學校多得到老師的指導,如果是增設春秋假讓學生換換腦筋做做實踐活動了也很不錯,但最好是學校組織的。" 金媽媽說,兒子學校之前組織的學農活動就不錯,和同學一起到農村住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完成任務,這樣的活動可以安排在短假進行。

對此教育工作者怎么看?南京市金陵小學校長林慧敏支持放春秋假。她說,在國外有一些短假期是和節(jié)日相呼應的。她認為我們要放春秋假,應該用社會實踐來讓假期過得更充實:"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 林慧敏表示,春秋假不能簡單給孩子布置一堆作業(yè),或是關在家里,而是更好地接觸社會。她舉例說,暑假期間孩子們參加社區(qū)活動,他們自己在社區(qū)做文化閱讀推介,而不是走過場請社區(qū)蓋章,這還受到了社區(qū)工作人員的表揚。還有些孩子利用假期做土壤改造,進行種植,每天用視頻記錄植物的生長,這樣的假期質量高,有收獲。

原文地址:http://xdkb.net/p1/131276.html
江蘇蘇訊網客服:025-86163400
【責任編輯:陸超】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