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米粒大的鐵屑 差點要了六旬大爺的命
(通訊員 喬莉 記者 王曉宇)今年6月,連云港63歲的市民陳大爺(化姓)莫名開始頭痛并且進食困難,在住院治療當晚突然開始呼吸困難,不停抽搐,隨后被送進ICU進行治療。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經檢查,陳大爺被診斷為破傷風感染,而罪魁禍首竟然是兩顆藏在他手指內的米粒大鐵屑。

△從患者手指上取出的鐵屑
陳大爺是一名砂輪工,6月的一天,正在家中的他突然開始頭痛,隨后出現頸項強直癥狀并且進食困難。陳大爺隨即前往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就診,但在做了頭顱等相關CT檢查后并沒有發(fā)現明顯異常。考慮患者有可能是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急診醫(yī)生將其收治至神經外科住院觀察治療。沒想到,住院當晚,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反復抽搐以及畏光畏聲等情況。為搶救其生命,醫(yī)生緊急實施床邊氣管切開手術,并將其轉入ICU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
ICU科主任徐進步發(fā)現在使用相關藥物后,患者仍反復抽搐,為了找出病因,徐進步一遍遍地向家屬詢問患者發(fā)病前的生活、工作情況。根據患者的癥狀,徐進步覺得跟破傷風感染高度吻合。
所謂的破傷風是破傷風梭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huán)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肌痙攣的一種特異性感染。破傷風常和創(chuàng)傷相關聯,常見于開放性骨折、含鐵銹的傷口、傷口小而深的刺傷、盲管外傷、火器傷。不過,雖然患者是名砂輪工,平時做工時也容易受傷,但是近期卻并沒有受過傷,那么破傷風的源頭在哪里?
醫(yī)護人員仔細檢查過患者的身體,渾身上下并沒有破口。問題出在哪兒呢?帶著種種疑問,徐進步牽頭聯系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創(chuàng)傷骨科、感染科等相關科室,組織了多次會診,最終大家討論同意按照破傷風的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治療。
在給患者使用了破傷風感染對癥治療后,其情況有所好轉,但還是間斷有抽搐。徐進步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參考了相關專家意見,為患者采用了巴氯芬和硫酸鎂聯合使用的方案,果然抽搐得以很好控制。

△X線片找到異物
就在大家期待破傷風毒素釋放結束的時候,患者抽搐又犯了。“必須找到根源,才能徹底治好。”ICU醫(yī)生再次聯系影像科,給患者四肢的每個部位都拍了X線片,一點點的尋找可能的傷口所在,不放過一點可疑之處。終于,在患者兩個手指的背側肉中,醫(yī)生各發(fā)現一顆米粒大小的異物。因為患者是砂輪工,醫(yī)生懷疑這兩個異物是工作中散落的鐵屑。鐵屑上的鐵銹有大量的破傷風梭菌,這些破傷風梭菌源源不斷釋放的毒素正是導致患者不斷抽搐的罪魁禍首。

△患者送錦旗感謝
源頭找到了,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骨科醫(yī)生立即將兩顆要命的“米粒”取出,發(fā)現果然是鐵屑。后經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局部注射,第二天,患者情況明顯好轉,一周后轉回普通病房進行康復訓練。出院時,患者向徐進步及其科室全體醫(yī)護送錦旗表示感謝:“如果不是你們仔細尋找,我可能就完了!”
徐進步在此提醒廣大市民,各種類型和大小的創(chuàng)傷都可能感染破傷風梭菌,從感染至發(fā)病,有一個潛伏期,短至24小時,長的達數月、數年。所以,一旦被鐵器所傷,無論傷口深淺和大小,均需盡早前往醫(y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醫(yī)院供圖)
江蘇蘇訊網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江蘇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本網按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稿費或要求直接刪除,請致電025-86163400 ,聯系郵箱:724922822@qq.com。